行動電源雖然是現代旅人出門在外不可或缺的必備品,但你知道嗎?它其實被列為高風險航空物品。這是因為市售的行動電源多數內建鋰電池,而鋰電池一旦受到撞擊、過熱或短路,就有起火甚至爆炸的風險。在高空低壓環境中,這樣的風險會被進一步放大,對飛航安全造成威脅。
因此,各國民航局與國際民航組織(ICAO) 對於攜帶鋰電池上飛機,訂定了明確規範,包含:
- 容量(Wh)限制
- 每人可攜帶數量
- 只能手提登機、禁止放入托運行李
尤其飛往馬爾地夫這類須搭乘多段航班與水上飛機的海島行程,更需要格外注意不同航空公司之間的規則差異。了解這些規範,才能避免在機場因攜帶不合規的行動電源被攔下,甚至影響登機權益。
行動電源登機與托運規定快速總覽(2025最新版)
- 容量限制(Wh)怎麼算?
- 100Wh 以下:可登機(一般常見)
- 100–160Wh:需申請航空公司許可
- 超過160Wh:禁止攜帶上機
- 100Wh 以下:可登機(一般常見)
- 數量限制
- 每人通常限攜 1 顆(視航空公司而定)
- 每人通常限攜 1 顆(視航空公司而定)
- 攜帶規則
- 僅能手提登機,禁止放入托運行李
- 需獨立包裝、避免短路,可使用絕緣袋或原廠盒裝
- 僅能手提登機,禁止放入托運行李
常見航空公司對行動電源的規定(前往馬爾地夫常搭航空)
航空公司 | 是否可登機 | 容量限制 | 申請方式/補充說明 |
新加坡航空 | ✅ | 100Wh以下無需申請 | 官網可查詢限制細節 |
阿聯酋航空 | ✅ | 160Wh以下 | 建議充電前查詢最新規範 |
馬來西亞航空 | ✅ | 每人最多1顆100Wh以下 | 禁止托運 |
亞洲航空 AirAsia | ✅ | 明確禁止超過規定 | 隨身攜帶、禁托運 |
若違規會發生什麼事?實例分享
別以為行動電源只是小配件,一旦攜帶方式不當,不只會影響你當天的登機,甚至可能造成後續旅行計畫全面中斷。以下是旅客常見的幾種違規情況與實際後果:
📌 容量不明、標示不清 → 當場遭拒登機
有些旅客使用無品牌或淘寶購買的行動電源,上頭未標示容量(mAh)與電壓(V),或外觀損壞模糊。此時安檢人員無法判定是否合規,會直接要求你禁止登機或放棄該設備。
📌 行動電源誤放托運行李 → 行李遭攔截、延誤安檢
行動電源一律禁止托運。若你將其放入托運行李,行李在過X光時會被攔下並轉交安檢進行「人工補檢」。若當下找不到本人開箱或確認,將導致行李延後托運,甚至錯過登機時間。
📌 現場要求丟棄/沒收 → 無法領回
若攜帶超過規定容量,或安檢時堅持不得登機,旅客將被要求立即在現場棄置行動電源,不僅損失物品,也影響行程心情。且這類物品一旦丟棄通常不會退還,無論價值高低皆無法領回。
📌 較嚴格航線視為違規 → 留紀錄/影響搭機
部分國際航線(如美國、澳洲、中東地區)對鋰電池管制更為嚴格,若屢次違規,可能被航空公司列入內部管制名單,未來訂票或登機時可能會被標註為高風險乘客,甚至要求額外安檢。
這些真實案例提醒我們:遵守行動電源攜帶規定,不只是配合程序,更是確保旅程順利的重要一環。一點小細節沒留意,就可能讓你錯過夢想中的馬爾地夫之旅。